服务热线
0459-5153333
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:
(1)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;
(2)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;
(3)如果管径 ≤273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≤1.6MPa,其管道潜在影响半径,按照SY/T6621中3.2节公式计算;
(4)如果管径>711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>6.4MPa,则管道两侧各300m以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;
(5)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。
管道经过区域符合如下任何一条的区域为高后果区:
(1)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;
(2)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;
(3)管道两侧各5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;
(4)管道两侧各50m内有高速公路、国道、省道、铁路以及航道和高压电线等;
(5)管道两侧各200m内人口密集区,如城市、城镇、乡村和其它居民及商业区;
(6)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工厂、易燃易爆仓库、军事设施、飞机场、海(河)码头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要求的保护地区等;
(7)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、河流、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(构)筑物;
(8)管道两侧各15m内有与其平行铺设的地下设施(其它管道、光缆等)的区域,管道与其它外部管道交叉处半径25m的区域。
按照GB50251中4.2要求,按沿线居民户数和(或)建筑物的密集程度,划分为四个地区等级。4.2节相关规定如下:
(1)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,任意划分成长度为2km并能包括最大聚居户数的若干地段,按划定地段内的户数划分为四个等级。在农村人口聚集的村庄、大院、住宅楼,应以每一独立户作为一个供人居住的建筑物计算。
① 一级地区:户数在15户或以下的区段;
② 二级地区:户数在15户以上、100户以下的区段;
③ 三级地区:户数在100户或以上的区段,包括市郊居住区、商业区、工业区、发展区以及不够四级地区条件的人口稠密区;
④ 四级地区:系指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(不计地下室层数)普遍集中、交通频繁、地下设施多的区段。
(2)当划分地区等级边界线时,边界线距最近一户建筑物外边缘应大于或等于200m。
(3)在一、二级地区内的学校、医院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人群聚集的地方,应按三级地区选取。
(4)当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足以改变该地区的现有等级时,应按发展规划划分地区等级。
序 号 编 码 | 识 别 依 据 | 评分标准 | |
输 气 管 道 | ① | 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; | 四层以上楼房每幢5分; |
② | 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; | 建筑物每处4分; | |
③ | 如果管径 ≤273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≤1.6MPa,其管道潜在影响半径(可按照SY/T6621相应公式计算)有特定场所Ⅰ的区域; | 每处4分; | |
如果管径>711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>6.4MPa,则管道两侧各300m以内有特定场所Ⅰ的区域; | |||
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Ⅰ的区域; | |||
④ | 如果管径 ≤273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≤1.6MPa,其管道潜在影响半径(可按照SY/T6621相应公式计算)有特定场所Ⅱ的区域; | 每处单次20~100人之间聚集为4分,100人以上,得分为总人数×5/100(分值取整)。 | |
如果管径>711mm,并且最大允许操作压力>6.4MPa,则管道两侧各300m以内有特定场所Ⅱ的区域; | |||
其他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特定场所Ⅱ的区域。 | |||
危 险 液 体 管 道 | ① | 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; | 四层以上楼房每幢5分; |
② | 管道经过的三级地区; | 建筑物每处4分; | |
③ | 管道两侧各50m内有特定场所的区域; | 距离≤15m 为5分,>15m为4分; | |
④ | 管道两侧各50m内有高速公路、国道、省道、铁路以及航道和高压电线等; | 距离≤15m为 5分,>15m 为4分; | |
⑤ | 管道两侧各200m内人口密集区,如城市、城镇、乡村和其它居民及商业区; | 距离≤100m 为5分,>100m 为4分; | |
⑥ | 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工厂、易燃易爆仓库、军事设施、飞机场、海(河)码头、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要求的保护地区等; | 距离≤50m 为5分,>50m 为4分; | |
⑦ | 管道两侧各200m内有水源、河流、大中型水库和水工建(构)筑物; | 重要饮水源、大河、大型水库5分,中小河流等4分; | |
⑧ | 天然气管道5分,其它设施4分。 |
表2 高后果区识别评分记录表
管道名称 | 位 置 长 度 |
管道里程 | 起始点: | |||||||
输送介质 | ||||||||||
编号 | 终止点: | |||||||||
识别人 | ||||||||||
高后果区 长度/管径 (m / mm) | ||||||||||
识别日期 | ||||||||||
高 后 果 区 特 征 描 述 | 识别项 | ① | ② | ③ | ④ | ⑤ | ⑥ | ⑦ | ⑧ | |
分值 | ||||||||||
数量 | ||||||||||
总分 | ||||||||||
备注 | ||||||||||
审核人: 建议下次识别日期: | ||||||||||
起始点和终止点按“管道里程桩号±m(或GPS坐标)”的格式表示; 表中①~⑧分别代表高后果区识别评分标准对应项。如①代表识别打分表中的四级地区。气管道填写对应的①~④,油管道填写对应的①~⑧。 |
表3 高后果区识别统计表
管道名称: 管径: 输送介质: 分析时间: 负责人:
编号 | 起始里程 | 结束里程 | 长度(米) | 识别描述 (村庄、河流等名称,以及数量) | HCAs识别分类得分 | HCAs总分 | 备注 | |||||||
① | ② | ③ | ④ | ⑤ | ⑥ | ⑦ | ⑧ | |||||||
HCA ***1 | ||||||||||||||
HCA ***2 | ||||||||||||||
HCA ***3 | ||||||||||||||
HCA ***4 | ||||||||||||||
表中①~⑧分别代表高后果区识别评分标准对应项。如①代表识别打分表中的四级地区。气管道填写对应的①~④,油管道填写对应的①~⑧。 |
转自:石油管道
声明:本网站内容大多源自互联网整理,素材、图片、版权属原作者,内容仅供学习参考,不对信息准确性,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证,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。如有侵权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。